芯片的原材料是晶圆,而晶圆的成分是硅。常常有一种说法误解为“沙子可用来制造芯片”,实际上并非如此。沙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,玻璃和晶圆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二氧化硅。但不同之处在于,玻璃是多晶硅,高温加热沙子可以得到多晶硅。而晶圆是单晶硅,如果用沙子做还需要进一步将多晶硅变为单晶硅。
硅材料并不是直接就能跳到芯片这一步,硅是由石英沙所精练出来的硅元素,硅元素质子数比铝元素多一个,比磷元素少一个,它不仅是现代电子计算器件的物质基础,也是人们寻找外星生命的基本可能元素之一。通常,我们在对硅元素进行提纯炼化(99.999%)后,就可以将其制造成为硅晶棒,再将硅晶棒进行切片,得到的就是晶圆了。切割出来的晶圆越薄,芯片制造的成本就越低,但是对芯片工艺的要求也更高。
具体来看,硅变成晶圆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:硅提炼及提纯、单晶硅生长、晶圆成型。
在自然界中,硅一般是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砂石中,将沙石原料放入2000℃高温且有碳源存在的电弧熔炉中,利用高温让二氧化硅与碳反应(SiO2+2C=Si+2CO),从而得到冶金级硅(纯度约98%)。但这种纯度的硅还不足以用来制备电子元器件,因此还要对其进一步提纯。将粉碎的冶金级硅与气态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,生成液态的硅烷,然后通过蒸馏和化学还原工艺,得到了高纯度的多晶硅,其纯度高达99.999999999%,成为电子级硅。
为什么说硅是最适合造芯片的材料?理论上来说,所有半导体都可以作为芯片材料,但是硅材料为什么最适合做芯片,主要原因有下:
1、按地球元素含量排行,依次为:氧>硅>铝>铁>钙>钠>钾……可以看到硅排在了第二位,含量巨大,这也让芯片有了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;
2、硅元素化学性质和物质性质都十分稳定,最早的晶体管其实是使用半导体材料锗来制作的,但是因为温度超过75℃时,导电率会出现较大变化,做成PN结后锗的反向漏电流比硅大,因此选取硅元素作为芯片材料更加合适;
3、硅元素提纯技术成熟,成本低,如今硅的提纯可以达到99.999999999%;
4、硅材料本身无毒无害,这也是其被选于用作芯片的制造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5、带隙合适:硅的带隙(即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能量差)为1.12电子伏特(eV),这是一个刚刚好的数值。带隙太小容易漏电(如锗),太大则不易导电(如氧化铝)。硅的带隙既可以实现低漏电的静态逻辑,又能支持高速开关,是数字电路的理想材料。
6、天然形成良好氧化层:硅与氧结合会形成二氧化硅(SiO₂),这是一种极好的绝缘材料。更重要的是,它可以直接在硅晶圆表面通过热氧化形成均匀、致密的氧化层,广泛应用于晶体管的栅极结构,是MOSFET工艺的基石。
未来有没有可以出现替代硅的芯片材料?硅是如今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,但被誉为“新材料之王”的石墨烯的出现,让很多专家预测,石墨烯很可能成为替代硅的绝佳选择,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产业化发展情况。
石墨烯为什么会被人看好?除了其本身拥有不逊色于硅的半导体属性之外,还拥有很多硅不具备的优点。由于硅材料的加工极限被认为是10nm线宽,换句话说,制程小于10nm,硅产品也就越不稳定,对工艺的要求就越高。要想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,就必须采用新的半导体材料进行加工,石墨烯正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科学家曾在常温下观察石墨烯的量子霍尔效应,这种材料碰到杂质时不会产生背散射,这说明它有很强的导电性。此外,石墨烯看上去近乎透明,其光学特性不仅十分优异,还能随石墨烯厚度的改变而改变。因此人们判断,这种特性很适合应用于光电子领域。